扬州入选,中国四大美食之都集齐!(dū)都-(dú)独-(dǔ)赌-(dù)渡
访问量:47
2019年10月31日,扬州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入选“世界美食之都”。至此,中国四大美食之都集齐(dū)都-(dú)独-(dǔ)赌-(dù)渡。
成都—(dū)都—2010年入选
顺德—(dú)独—2014年入选
澳门—(dǔ)赌—2017年入选
扬州—(dù)渡—2019年入选
今天带领大家了解中国四大联合国美食之都的成(du)之道。
成都于2010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
一提到成都,大多数人对于这座天府之都的第一印象都是宛如骄阳般火辣的美食:夫妻肺片、麻辣兔头、串串、口水鸡、麻婆豆腐以及大名鼎鼎的火锅等等。
《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先生曾发微博戏称,若是写成都十二时辰的话,九个时辰用来打麻将,空出了三个时辰,便是用来吃火锅。
清华大学曾对国人的饮食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结果是,在各种口味中喜欢辣和咸的人最多,加起来近60%;八大菜系中,喜欢川菜的人占到一半以上。
这个结果证实了川菜是中国第一菜系的老大地位。
老大不是一天练成的。
川菜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巴国和蜀国。东晋史学家常琚在所著的《华阳国志)中就指出:巴、蜀之人有“尚滋味”和 “好辛香”的传统。
表示当时川菜既注重营养又讲究味道,同时注重食材和调味料。
“辛”指花椒。目前八大菜系中只有川菜用花椒
成都作为当时五代古蜀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川菜的诞生。
上古时期三星堆遗迹
秦灭六国后,“徙其豪侠于蜀,移民数万人”,将成都打造成秦国的经济后盾,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
又派遣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解决了长期困扰成都平原的水患,从此成都水旱不饥,时无荒年。成都迎来了千年的繁荣。也为川菜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成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数次朝代更替,但凭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多个政权在此建都。
截止于明末清初,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即使在失去都城地位后,成都仍然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即使在失去都城地位后,成都仍然保持着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汉代——全国五大工商业都市之一、唯一的织锦中心、金银器和漆器生产中心
隋唐——成都经济名列全国各大城市前列,史称“扬一益二”
唐代——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
宋代——蜀商发明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
川菜之所以能一直延续,无不因成都的千年昌盛。
古代文人也争相为川菜打CALL。
李白自创“太白鸭”;苏东坡自创东坡肉等等。
杜甫借诗赞美川菜:“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
而我们普通人赞美川菜,就两个字:“辣!”“爽!”
但明朝之前,历朝历代的川菜有一个特点:不辣。
原因很简单:辣椒是在明末才从原产地美洲传入的中国。最开始仅作观赏用。自然明朝前的川菜是不辣的。
辣椒。由于辣椒从海上运输,古时也叫海椒
千年来,川菜的发展有3个重要的节点,都与成都历史上发生的几次移民有关:
第一次,秦向蜀地成都移民,外籍官员多带家庭厨师入川。
第二次,明末战乱不断,四川人口大减,清朝建立后从各地引人入四川。
清代实行地方官本籍回避制度,大量官吏携家属、亲眷、厨师回川。
1.这三次的人口流入多是达官显贵。有钱人来了,一定会跟来另一种人,顶尖大厨。这是川菜不断创新、改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持续受到人们的喜爱的根基。
2.大众饮食传播有一个规律:大众饮食文化的传播和流行方向,总是劳务输出地区向劳务输入地区,而劳务输入地区的饮食却很难在劳务输出地区大面积流行。
成都作为千年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劳务输入地区。故一直在吸收其他城市的饮食文化。并不断转变为自身的特色。
3.明清后川菜逐渐吸收南北各家烹饪的长处,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而又独具特色的烹饪技艺,与鲁菜、苏菜、粤菜一起并称为我国四大著名菜系 。
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中国开始城市化建设,人口不断迁移。辣味川菜才开始逐渐向全国推广。
可为什么是川菜中味道最年轻的“辣”被流传的最广呢?
川菜博大精深,而学厨学历普遍不高,想要融会贯通,并加以创新,成为名厨,比较困难
重口味的菜一般制作工艺简单,足够麻辣就能吸引人,从事就业相对容易
“辣”这个字很容易传播、形容。比如形容一碗红烧牛肉面就比较困难。而“辣”,能传递出食物的声音、画面、感觉,所以很容易传播
顺德于201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美食之都”称号。
繁华的顺德夜景
外省人都知道广东人什么都吃。
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
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
前两年还戏称广东人吃福建人。
当广东人辩解他们不吃人时,
“煲仔饭、人头饭、老婆饼、盲公饼”就能让他们缄口不语。
为什么这么一个美食大省、最终联合国美食之都却授予了顺德?
因为那是顺德,独一无二的顺德!
顺德人全民皆厨。追求美食的热情,独步天下。
顺德菜和厨师的根基是民间宴饮。
顺德民间筵席
民国时期,顺德蚕丝业进入鼎盛期,顺德被誉为“南国丝都”和“广东银行”。
依靠缫丝业富裕起来后,无论节假日和婚嫁丧娶,都会有各种筵宴活动。
随后,民间的厨艺比拼逐渐流行了起来。
顺
德厨艺PK大赛
当时很多厨师几乎像神农试百草一样不停寻找外地的食材,以此来探究全新的佳肴。
长时间的民间斗宴攀比使得顺德人的烹饪水平大涨,很多大厨也因此出名。
以至于后来顺德最早在全国成立“烹饪专业”这个中专专业。
记住,之后如果有顺德本地人邀请你去家里吃饭,你一定要去!
能在顺德的农村遇上筵席吃一顿,要胜过你在广州、北京大饭店吃。
顺德农村筵席
绝大部分广东人对顺德人是带有天然的好感的:
一是肯吃苦,肯拼搏;二是他们擅烹。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可不是一句空话。
没有顺德厨师,粤菜的天至少塌了一半。
清朝时期的上海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在开埠后吸引了大量的广东人蜂拥而至。居沪粤人,短时间内就猛增至四五十万。
五口通商的上海口岸
配套的粤菜馆成行成市地开办起来,逐渐征服了上海人以及其他各色移民。
“食在广州”的名声从那时开始不胫而走。
清末,随着日本生丝大举倾销广东等地,顺德缫丝业接近崩溃。
许多顺德女工为了养家糊口,相约一起外出打工。
顺德自梳女
近到香港、澳门,远至南洋,其中多以当女佣为生,被许多富人家庭聘用。
随着这些顺德女佣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外面的烹饪方法,互相交流厨艺心得,竟创造了享誉盛名的“妈祖菜”。
妈祖菜宴席
有鉴于此,1996年修成的《顺德县志》写下了掷地有声的一笔:“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
除了出海就能随手创一个菜系,攻陷了上海美食界,顺德厨师还成了中国国宴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主心骨。
上世纪50年代初,顺德名厨萧良初担任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行政总厨。此后多次受命随中国外交官参加国际会议。
顺德名厨萧良初
同期,出生在顺德龙江的康辉受萧良初推荐,进入北京饭店当厨师,后来一路提升为行政总厨。南北两大国宾馆皆由顺德厨师掌勺。
顺德民间筵席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到访上海,同样是顺德厨师掌勺,在舌尖上征服了英国客人。
顺德,既是厨师之乡、又是世界美食之都的,在全中国也是独一个!
迄今为止,我国内地经国家烹饪协会认定冠名的"厨师之乡"共有4个。分别是:
广东顺德市
河南长垣县
陕西蓝田县
安徽绩溪县
其中顺德是四大厨师之乡中唯一一个市级单位,厨师底蕴可见一斑。
名厨间互相交流
顺德的菜也是兼具特色。
《寻味顺德》中一道清水火锅惊呆了很多北方人。
一锅山泉水为锅底,外加几块姜片、陈皮和葱。再将薄的晶莹剔透生鱼片放进锅里“涮”,吃的就是鱼的鲜味。
顺德鱼生
清水锅底生动诠释了顺德人追求的“少即是多”境界。也让很多人见识到了顺德菜“清、鲜、爽、嫩和滑”的特色。
精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菜品质量是顺德饮食的灵魂。
顺德名菜“家乡酿鲮鱼”,是擅烹河鲜的顺德人“酿食”的典型菜品。
精致的顺德酿鲮鱼
鲮鱼肉嫩味鲜但细刺多,顺德厨师创造性地把鲮鱼剥出皮囊,剔去其骨,酿回其肉糜,保持其鱼形。使鲮鱼扬长避短,突显鱼鲜。
顺德饮食还融合了南海、番禺、中山等地烹技之长,创新、创造了各种美食样式。
大良炒牛奶成为中国烹饪软炒法的典型代表菜品,并发展出多道软炒菜式。
大良炒牛奶
“凤城炒卖”即随炒随卖的方式被粤式快餐奉为鼻祖。
粤式快餐
今天勾引吃货馋虫的双皮奶,顺德人也已经享受了几百年了。
双皮奶
据说,无论开在哪里的粤菜馆,厨师都说自己是顺德人。
是不是真的,各位可以亲自去身边考究~
顺德“独”而后都,或许因为顺德是中国四大厨师之乡,人人又都是美食家,顺德才能被评为联合国美食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