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黃河|生生不息之謂易——變易
訪問量:50
黃河寧,天下平
——習近平總書記
黃河
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
經過生生不息的流變與傳承
產生了世界最古老
最燦爛的文明
《易經》中提到
生生之謂易
“生生之謂易”的“易”有三層意思
“變易、不易、簡易”
這也是古人普遍認為的
《易經》中的易的三個含義
今天新文脈將介紹
“變易”的黃河
【壹】入海之易
黃河從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
流入渤海
提起東營市
多數人先想到
它是勝利油田的發祥地
? 東營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
是紅色圣地
? 第一個《共產黨宣言》主題紀念館在東營市
是黃金海岸
它還是中國唯一一座
會“成長”的城市
可以說是“黃河沖出來的”城市
? 黃河流入東營市海岸線
黃河每年攜帶近12億噸泥沙流入渤海
經過入??跂|營墾利地區時
泥砂不斷沉積在近海岸
平均每年為東營市造陸近30平方公里
相當于黃河每年為東營市“造出”一個澳門
? 澳門面積為18平方公里,經填海造地現為32.8平方公里
1855年起
黃河已累計為東營市創造
約6000平方公里陸地
? 藍線外為1855年后由于黃河入海而新添的陸地
東營市的陸地面積
還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
1989年
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
監測了黃河渤海入??诘臉幼?/p>
20年后的2009年
入??谧兂闪艘粋€“人”字
? 原東南向出??诒欢?,黃河掉頭從東北向匯入渤海
由于東營市的快速“擴張”
還有人判斷渤海最終會被填滿
并預測出具體的時間點
? 猜測渤海區域陸地面積變化趨勢
【貳】懸河之易
黃河流經河南鄭州桃花峪
正式從黃土高原流入華北平原
作為中華三大平原之一
華北平原的特點是地勢平坦
陸地多在海拔50米以下
? 黃河流域地質圖
地勢區域平緩
導致河水流速降低
河中泥沙大量沉積
河床不斷升高
當遇上雨季極易造成決口泛濫
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黃河的“健康”狀況
時刻關乎沿岸百姓的生存狀態
治理黃河
是中華民族堅持不懈的事業
東漢王景治水
保唐代末年700余年無黃河水患
元朝賈魯治水
僅用7個月結束持續七年的黃河水患
明代潘季馴治水
提出了著名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方略
……
盡管千百年來
歷朝歷代不斷抵御黃河洪水侵襲
但與黃河的斗爭
沒有永遠的贏家
筑堤可以一時約束黃河
但黃河河水仍在河道內沉積泥沙
致使河床不斷升高
河面亦不斷上升
為預防黃河決堤
不得不修建更高的堤壩
長此以往
黃河下游河段成了“地上懸河”
如今在河南省開封市附近
黃河河面高度平均155米
比開封市地面高70米左右
比開封鐵塔高15米
懸河的存在
使黃河的河道
往往高于附近的城市和村莊
其他河水很難匯入黃河
所以黃河下游沒有支流
加上上游存在大量堤壩
限制黃河河流
導致下游黃河的流域面積
僅有2.3萬平方千米
占全流域面積的3%
和上游相比
下游的黃河河道窄若一條細線
? 黃河流域圖
這種上下游流域差異
在世界上也獨此一份
? 長江流域圖,上下游流域相近
流速底
流域小
含沙量高
導致下游黃河河段
在一級懸河的基礎上又形成了二級懸河
進一步加大了治理黃河的困難度
如今
河南段已有280km長的河段
形成了“二級懸河”
占河段總長的60%
存在巨大水災隱患
叁——河道之易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每年進入黃河下游河道的泥沙
高達16億噸
如果將這些泥沙
堆成高寬1*1米的土墻
可以繞地球赤道27圈
? 下游一瓶黃河水的含沙量
黃河下游普遍存在懸河現象
在雨季或特大暴雨極易發生決口
所以黃河有
“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
又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
? 西周——清朝黃河下游河道變遷示意圖
據記載
從先秦至新中國成立前
中華民族受到黃河泛濫威脅近1600次
大的改道26次
重大遷徙9次
最后一次黃河改道是在1938年6月
抗戰時期
國民黨政府炸開了
河南省鄭州市的黃河大堤
造成黃河又一次決口成災
? 花園口決口后的受災流域
一旦黃河決口改道
大量的泥沙
將覆蓋每一個河水到過的地方
? 山前沖積扇
巨陸澤
中國古代面積最大的湖泊
華夏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巨鹿之戰的所在地
由于黃河泥沙沉積
被完全覆蓋
? 大陸澤舊址
大野澤
上古九澤之一
炎帝一族的居住地
古時的漕運交通樞紐
同樣沒能在千百年黃河泛濫中存續
? 大野澤舊址
北宋王安石著有《黃河》
“派出昆侖五色流
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
轉側屋閭無處求”
道盡黃河兩岸百姓的沉痛經歷
【肆】壺瀑之易
黃河進入下游前
最后一段旅程是晉陜大峽谷
它位于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
深切于黃土高原
它是中國最長的峽谷
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
也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
? 望河樓老牛灣堡緊鄰黃河的山崖上
黃河在晉陜大峽谷
流域面積
僅有黃河的15%
來沙量
卻占全黃河的56%
可以說
真正的“黃”河是在這里成就的
? 俗話說:跳進黃河洗不清,原因是含沙量太高
晉陜大峽谷中沿線景點非常多
其中以壺口瀑布聞名中外
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
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當黃河流至壺口
河床由300米驟然減到50米
河水由17米高跌入30米的深槽
如同茶壺倒水
瀑布轟鳴聲十里可聞
1938年9月
當代詩人光未然曾來到壺口瀑布
回到延安就寫出了《黃河大合唱》
冼星海譜曲后
《黃河大合唱》開始唱遍了延安
傳遍了全中國
? 冼星海指揮《黃河大合唱》排練
峽谷賦予了壺口瀑布的勢能
也為壺口瀑布的消失埋下伏筆
渾濁的黃河水在壺口被瞬間攥緊
河中泥沙不斷地撞向周邊巖石
使其不斷被侵蝕
漸漸的
“壺口”越來越寬
坡度越來越小
現在的壺口瀑布
每年往后退五米左右
專家預計
再過50年壺口瀑布將不再存在
只剩下一個險灘
【伍】源頭之易
李白《將進酒》曰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回
詩中描述黃河水來自蒼穹
關于黃河源頭的位置
從古至今
一直存在爭議
戰國時代的《尚書·禹貢》
是最早有關黃河源的記載
有“導河積石,至于龍門”之說
? 如今積石峽大致位置
元代至元十七年(1280年)
政府開始正式派員勘察河源
河源上溯到星宿海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星宿老仙
就是在這里創建了星宿派
? 小說中來自西域星宿海的丁春秋,拉風的出場排面
是古人見其“小泉億萬似星,不可勝數”
故名其為星宿海
? 星宿海美景。在藏語中被稱為“錯岔”,意為大片沼澤以及許多小湖組成的低洼灘地。
清康熙四十三年撰有《河源記》
指出“源出三支河”東流入扎陵湖
均可當作黃河源
? 近年認定的黃河源頭
乾隆年間
認為瑪曲是黃河的“本源”
1952年黃委會確認瑪曲是黃河正源
1978年地方政府提出
卡日曲作為河源的建議
1985年黃委會再次確認
瑪曲為黃河正源
在瑪曲曲果還樹立了河源標志
? 藏語中“曲”是河的意思?!艾斍奔纯兹负?/span>
最近一次黃河源頭官方聲明是在2008年
科學考察隊按照國際標準
同時考慮流域面積
河流發育期
歷史習慣
將黃河源頭定位于卡日曲
最終各姿各雅山腳下
幾個泉眼流出的清水
正式成為“咆哮萬里觸龍門”的黃河源頭
【陸】題詞之易
淮河是新中國成立后
第一條全面系統治理的大河
1950年夏季淮河流域大雨成災
江、浙、滬的海堤
在臺風襲擊下幾乎全線崩潰
? 1950年10曰,政務院發布治理淮河消息
毛澤東主席連續4次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盡快治理淮河
并親筆題詞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堅定了地方政府治理淮河的信心
1952年10月
毛澤東利用休假調養身體的時間
開始了為期一周的考察黃河之旅
期間
曾在一天之內重復強調三次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之后三年仍每年來黃河考察一次
毛澤東督促治理淮河和黃河
時間僅相差兩年
對于淮河
毛澤東能堅定的表態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對于黃河
毛澤東則是強調
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
這種轉變
體現了偉人的嚴謹
更體現了治理黃河之難
黃河水患困擾了中華千百年
即使是時代偉人
也沒有絕對的信心能徹底解決
“變易”一直是黃河文明發展的主旋律
黃河從 “世界屋脊 ”上的巴顏喀拉山
到太平洋西岸的渤海灣
肆虐奔騰
澎湃千里
時而強悍暴躁
時而溫柔靈秀
黃河寧,天下平
當黃河開始安寧了
流域人民的生活才能太平